馬上註冊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鬆玩轉地球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x
(中央社台北20日電)中國近來頻頻驅逐外籍記者引發爭議,英國「金融時報」報導,被驅逐而抵台常駐的記者說,中國猶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,而台灣歡迎這些逃離中國的記者,則獲得提升能見度與國際支持的良機。
2 U# Q' T' ]) ]7 b1 B, }. y$ z; k$ a, s& D. O+ j- W8 e7 }$ C
金融時報(Financial Times)報導說,去年超過20位記者離開中國橫越台灣海峽抵台駐點,許多人曾發表批評北京當局的文章,包括對待新疆穆斯林少數族裔維吾爾人侵犯人權,以及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之初防疫不力。
. |0 {1 u f( u: R7 `7 G& i, p
, N2 {! l$ D. s* [! X" X台灣政府則是誠摯歡迎他們,此舉卻觸怒中國。瑞典自由記者悠野(Jojje Olson)於2016年再度被北京拒絕入境後常駐台北至今,他說,北京對於批評報導的反應,反而為中共政權帶來風險。% y' F5 I& m; z! t" }
+ s9 l9 A3 B8 F4 K, s$ g9 v
悠野表示,「中國驅逐大批記者之舉就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」,當逃離中國的記者陸續抵台,他們將會接觸到更多不利於中國的觀點。" ^( P& e0 m! S0 ]/ v
) t- S( p; T# z4 x6 L! c
國際新聞自由組織「保護記者委員會」(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, CPJ)亞洲項目協調員巴特勒(Steven Butler)表示:「北京當然非常不樂見記者轉赴台灣。」2 U5 \* v* S* y: i) a
9 c8 s. r; R% r7 N% u/ S他說,中國對於外國媒體進駐台灣很敏感,並說兩年前曾有家知名報社被警告,不得在台北設立區域總部。
6 B) a7 m0 o7 T; l, j# f" Q
8 b6 P5 Y9 |: y+ }8 k北京方面曾表示,倘若這家報社執意推動擴點計畫,原本在北京的據點就得被迫關門。
' B" J3 n9 g. ~3 [8 `8 [4 l/ i7 G5 ?4 j
北京去年報復華府把中國官媒記者列入黑名單,被驅離中國的「紐約時報」(The New York Times)、「華爾街日報」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與「華盛頓郵報」(The Washington Post)記者相繼抵台。
1 E6 E3 q; r9 G, Y7 n1 U v" t6 C5 E
- B4 `3 n! F: ~, ?愛爾蘭廣播公司(RTE)派駐中國記者莫瑞(Yvonne Murray)及其夫婿、英國廣播公司(BBC)駐中國記者沙磊(John Sudworth)則是在3週前舉家抵台,因中國當局揚言將對沙磊有關新疆的報導採取法律行動。
( w9 K/ c" ], E# {2 D' a; B* n: p+ j
原駐中國的BBC記者沙磊說,中國當局對BBC展開猛烈文宣攻勢,甚至針對他個人,令他深感危險而選擇離開。(圖取自John Sudworth YouTube頻道網頁youtube.com)4 A5 N: c4 J1 }8 q1 B/ B( p; W
香港以往一直是媒體記者從遠地採訪報導中國消息的首選,悠野表示,但在中國去年實施港區國安法以後,台灣取代了香港先前所扮演角色。悠野主張,全世界沒有任何其他地方像台灣般密切關注中國境內動向,並稱搞清楚中國共產黨在打什麼主意,對台灣人而言是攸關生存議題。& x1 A& i. H# \0 V
. F; J B3 P$ M* O4 ?
台灣號稱政府與民間都對中國事務知之甚詳,且同文又沒有時差,不過從海峽對岸報導中國難免有些限制,像是記者面臨不易取得能呈現中國更細膩樣貌的專訪及人物故事等。% p# n1 E. K4 x4 S
8 o# Y* `; Y8 v' u* W- t3 M: B
而缺乏人員從旁協助,使得他們的採訪工作更不容易,那些人員是國際媒體聘僱的中國境內新聞同業與研究人員,他們也面臨更嚴峻法律後果且缺乏持用外國護照的特權。
; ]( Q: i! R8 u3 i6 B- _ Q! L; h$ _: }! r. B0 [$ X: K1 n7 H: f# a
此外,因媒體高層擔憂在台灣設據點會觸怒中國,因此在台外籍記者往往是在沒有分社支援的情況下執行採訪任務,2018年來台發展的「德國之聲」(Deutsche Welle)是最後一家在台灣設立據點的外國媒體。據業界人士指出,東京與首爾被視為設置東亞總部的替代選擇。 |